肺癌手术仅两个纽扣大小切口机器人手术团

开展肺癌根治手术,仅有两个纽扣大小的切口;术后第四天,患者爬上九层楼,中途只休息一次,仅几分钟……

近日,医院成功实施贵州首例机器人单操作孔肺癌根治手术,将机器人手术由多操作孔减少到单操作孔。术后,患者恢复迅速,对疗效十分满意。

据悉,这是继年10月29日成功实施贵州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后,医院再度开创的贵州微创手术新纪录。

01

中年女子肺结节病变决定选择机器人手术

41岁王女士,医院检查,被发现左下肺有一个磨玻璃样结节,约0.8cm*0.6cm大小,医生建议定期观察。

3个月后,她赶来医院胸心外科复查。胸部CT提示,其左下肺后基段有囊性小结节影,较既往检查明显增大,并可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牵拉征,有恶性病变可能。幸运的是,肺结节发现早并进行了规范复查,现在积极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鉴于此,王女士及家属要求尽快手术,避免病情恶化。

经完善检查,科室认为王女士肺功能可耐受肺叶手术治疗,建议其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因为相比传统开胸手术及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更清晰、更精准、更灵活、更微创,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而后,王女士做了大量了解工作。她了解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拥有四个机械臂,机器手可在度的空间下灵活运行,是人手活动范围的3倍,非常适合狭小空间的手术;并且机器人配备内窥镜系统,3D高清影像可帮助主刀医生精确判断空间距离,有利于对器官、血管和神经的精细操作;机器人还能自动消除主刀医生的手颤抖,使得操作更加精准平稳。

得知有这么多优势后,王女士及家属决定选择机器人手术!

02

机器人手术团队玩特技手术仅有两个纽扣大小切口

据悉,医院副院长、胸心外科主任杨康教授,早在医院胸外科主任,被选派到香港中医院,接受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培训,取得了CONSOLESURGEON执照,为国内首批能在胸心外科领域开展机器人手术的专家。西部地区首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纵隔肿瘤和肺癌切除术记录,就是由他创造的。

年12月,杨康教授团队实施了贵州首台胸心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这次,他要带领团队主动迎接挑战、寻求新突破,决心在贵州率先开展机器人单操作孔肺癌根治手术,把机器人微创技术发展到极致,造福广大患者。

术前,手术团队反复论证、评估,确认王女士手术指征明确,没有绝对手术禁忌。于是,计划在单操作孔下先行病灶局部切除,如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为浸润性肺癌,则行肺癌根治手术。

按照手术计划,3月16日,杨康教授率胸心外科团队为王女士实施手术。助手蒋彬主治医师在左侧腋后线第八肋间切口,置入机器人右手臂操作孔;并在腋前线与腋中线间第六肋间切辅助操作孔,置入镜头及左手操作臂。

离手术床约3米远,杨康教授端坐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主操控台前,如同拿着游戏手柄,娴熟操控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操作臂;在结节边缘2cm楔形切除部分组织,经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被确认为浸润性肺腺癌伴淋巴组织增生……

按既定方案,手术团队实施肺癌根治术,仅用了50分钟就完成左下肺叶切除和系统淋巴结清扫,出血量极少(约20ml)。患者左胸仅留下两个如同纽扣大小的伤口,其中一孔置引流管。

术后,王女士谨遵医嘱积极配合恢复训练。术后第四天,她在一楼做完检查,步行返回九楼病房,仅在中途短暂休息了一次。“她接受大手术还不到一周,体能就恢复得这么好,机器人手术太神奇了!”家人们感到很震惊。

03

单操作孔手术更微创开启微创手术新时代

目前,医院配置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代表当今世界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

其手术路径为多孔设计,而使用单操作孔,不只是减少操作孔这么简单。这对主刀医师及团队是巨大挑战,需要重新设计手术路径、改变手术习惯,非常考验术者的经验和协调性。

常规机器人手术打3-4个孔和1个辅助孔,医生的操作空间比较大。而单操作孔把操作空间压缩,相当于“老司机”玩特技,手术难度大幅增加!

目前,仅为数不多的中国专家用非单孔机器人进行单孔或单操作孔手术,国际上鲜有这方面的报道。

单操作孔手术通过1个切口,置入机械臂进行手术操作,再通过1个辅助孔置入镜头和另一机械臂并取出手术组织。相较传统机器人手术需在人体上开多个切口来说,该手术进一步减轻了因操作孔引起的肋间神经损伤,将创伤降到最低,减少疼痛且兼顾美观,更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据介绍,截至目前,医院腹部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乳腺甲状腺科、妇产科等科室,已经实施了大量的机器人手术,深刻改变着贵州外科手术现状,也极大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术后生活质量。

“机器人单操作孔手术的成功实施,是把机器人微创手术推向极致的一次积极探索,开启了贵州微创手术新时代。这不仅进一步减少了患者损伤,而且推动了医生手术理念飞跃。”杨康教授表示,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医院将持续进行医学的探索和创新,致力于用更先进、更微创的医疗技术服务广大患者。

手术团队专家简介

杨康副院长/胸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原医院胸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著名胸心外科专家,对复杂重症胸心外科疾病的外科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手术技术。

成功开展了我国首例心肾联移植术、我国首例射频肺癌治疗术、西部地区首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纵隔肿瘤和肺癌切除术、西部地区首例房颤射频迷宫治疗术、西部地区首例ECMO心肺支持术、心脏移植等重大临床新技术。历任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委、肺癌专家组成员、重庆市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心血管外科分会和胸外科分会副会长等。

熊刚胸心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原医院胸外科专家,副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长期从事胸部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近年来主要致力于食管癌的综合治疗、发病机理及遗传易感性研究。

临床工作以胸腔镜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平台下的胸部肿瘤微创外科、肺癌和食管癌的综合治疗以及纵隔肿瘤的扩大切除为特色,具有近30年的胸心外科临床手术经验;同时对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也具有丰富的经验。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重庆市分会食管癌专委会委员。

陶国才手术麻醉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原医院麻醉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著名麻醉科专家,从事临床麻醉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在疑难危重病人、肝肾等器官移植麻醉与管理方面具有很高造诣。

率先开展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无痛分娩、术后镇痛、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等技术。先后主持肝脏移植术多例,成功抢救1例心脏骤停3次、胸外心脏按压3小时的患者,到全国20医院指导过肝移植麻醉工作。

曾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委员。

石胜驰手术麻醉中心副主任医师

原医院烧伤麻醉组组长,副主任医师、麻醉学硕士。

麻醉专家,从事临床麻醉工作近20年,具有非常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对临床麻醉、疼痛诊疗、重症医学有较高造诣,擅长各科手术麻醉,尤其擅长危急重症麻醉、肝肾移植麻醉、儿科麻醉、老年病人麻醉,以及应用各种麻醉技术和监测方法,如Picco、麻醉深度监测、可视化技术等进行诊治。

主要研究方向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液体治疗。贵州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采编:李东梅

审核:熊孝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gav.com/rxhl/1003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