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认识误区大揭秘9个警示识

5月24日-31日是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呼吁大家   误区一:相安无事多年不处理。

结节是否有必要治疗,这需要医生专业判断。一看结节性质,良性还是恶性,二看对人体是否有影响、有危害。发现结节后,首先应判断结节性质,如果是无症状、不影响健康和外观的良性结节,可随访观察,暂时不进行治疗,选择动态观察,但要牢记需要根据结节情况和个体特质及时复诊,不要等到出现恶性或者严重情况才去采取措施,到时候可能“小病养成大病”,为时已晚。

  误区二:切了它一劳永逸。

如果是甲状腺结节偏大或性质不好的,医院就会直接建议患者做手术切除,还有些有些患者非常恐慌,心理压力很大,强烈要求医生将甲状腺切掉。但是,甲状腺是人体重要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甲状腺功能不足,人的身体状态也会受到破坏。不建议一发现结节就切除,一方面很有可能无法根除,还会再长,另一方面手术有一定创伤导致终身服药。其实有些结节是可以选择微创治疗的!

  误区三:结节达到4厘米就要进行全切手术。

很多人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结节大了就要切,但实际上,结节大小并不是判断手术的绝对指标,比如说4厘米,这个数值只是一个相对界限而已,仅供参考。选择是否进行切除的关键是确定甲状腺结节的性质。

  误区四:不重视,不复查,不随诊

有些人很乐观,有侥幸心理,认为既然绝大部分结节都是良性的,自己也不一定会成为小概率事件;因此,发现结节之后不予重视,常常有人因为出现了症状才前来就诊,结果发现是恶性病变需要干预,医生往前追溯病情,当事人才发现原来几年前已经有这个结节了,之后再就诊却耽误了最佳诊治时机。

  9个警示教你识别恶性肿瘤前兆

得了甲状腺结节首先要诊断是良性还是恶性。良性中主要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则以甲状腺癌为主,另外还包括甲状腺淋巴瘤、转移瘤等。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在B超单里看到了以下专业词语,一定要重视起来!它们都是提醒你甲状腺结节有可能癌变的危险信号。

  甲状腺彩超提示恶性病变的证据

①结节直径大于3cm,突然增大:存在多年的甲状腺结节,在一个月内明显增大,很有可能出现恶化。

②微小钙化:甲状腺癌患者中65%有钙化点。

③结节边缘不规则:形态为不规则型的结节需要高度怀疑恶性病变的可能。

④低回声结节:几乎所有的恶性结节属于低回声结节。

⑤结节活动度差:吞咽时基本不活动,说明结节和颈部软组织有粘连,是恶性结节的一种表现

⑥结节内血流紊乱:一般恶性结节内的血流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上显示为多血供型,而且结节内血流紊乱。

⑦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如果发现甲状腺结节同时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且肿大淋巴结的淋巴结门结构消失、囊性变,或淋巴结内出现微小钙化,血流信号紊乱时提示此结节为恶性且已伴有淋巴结转移。

⑧囊性成分不均匀:囊实性成分混合的结节,尤其是囊壁有结节状隆起,囊壁厚度不均匀者都要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了。

⑨实性结节:甲状腺癌大多表现为实性结节。

最后提醒:如果报告单上出现“实性结节、极低回声、微钙化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纵横比>1”这六个“名词”,你就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的可能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gav.com/rxyy/101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