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日记内容比较多,我们删去了少量文字(不过还是保留了作者的大部分生活细节),并将日记分为两个部分。
今天推送的是第一部分,讲述了牛妈发现病情的经过。
作者简介Phyllis(牛妈),中山大学管理学学士,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目前从事教育培训行业。日子平静如水,悄然流过。从雾雨氤氲的回南天到阳光炙烈的酷暑,季节在自然中更替,记忆在经历中丰富。就像那永无回去的岁月一样,我期许着切掉的肿瘤永不重生。年3月29日,如一场噩梦般突然的,我被诊断为乳腺癌。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恐惧、害怕、无奈、痛苦,看到家人的悲哀和无奈,心痛和纠结,五味杂陈,只有亲历过癌症的病患才能真实体会。癌症似乎越来越多,它那么强大,又那么不可一世,我只想用自己的亲历告诉所有的人,面对困难,坚强、勇敢、乐观、积极,面带微笑,永不放弃,一切都将会过去,一切都将成为人生历程的一段记忆,它让我们更成熟更坚韧。年9月16日星期三晴今年的体检一如既往的选择在专业体检机构进行,对于历来身体健康的我来说,体检纯粹是走个过场买个安心,医院的繁杂和拥挤,我更愿意选择舒适卫生的环境。正常情况下,医院的体检部门没有太多差异。只是当身体发生异常状况时,医院的专业性、医生的医技水平就能发挥优势了。按流程,除了一些血常规和生化检验要等待结果,已完成的检查跟去年的结果没有太大差异性。每年的体检我都会找同一个医生帮我做B超,我总认为这样的检查会比较系统专业点吧!等她给其他体检者忙完,我躺在了检查床了。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她盯着影像看了很久,不断地定点放大影像,然后问我:“你上次检查什么时候?”我说是去年七月,她语重心长地说:“一年两个月的时间,你的乳腺多了个纤维瘤,医院专科门诊复查一下吧,正常情况,你这么年轻,应该没事,不过去复查一下安心点。”好吧,突然间,我就想到了30岁得乳腺癌的表姐(大姑的女儿),有点怕怕了。但是我身体健康,家里又没有遗传基因,我马上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晚上带儿子参加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堂围棋课,看着他在课室专注执着的认真劲儿,妈妈觉得能陪你一起长大,一起见证你所有的第一次感觉真好。年9月28日星期一晴日子悄然流逝,体检报告已经出来一周了,除了乳腺纤维瘤需要去复查,其它一切正常。然而家里有个刚上小学的娃娃,生活节奏围着他全乱了套,好不容易抽出空来,医院,运气很好居然挂到一个教授号。医院里忙而不乱,紧张有序的节奏让我倍感轻松,在一旁看书等待。书还没看完两章,电子呼叫器就叫到了我。教授很温和,听了我的病情讲述后,让我进里面诊床上躺着,他帮我进行了触诊,然后告诉我,我的乳腺纤维瘤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一个大一个小,还手把手的教我触摸、感受。然后说:“你的问题不大,我给你开些药吃吧!”我咨询教授,除了吃药有没有别的方案。因为从小到大没有吃药的习惯,开的药应该也会浪费的,教授听后说:“那你记得定期复诊,三个月到半年来一次,你自己没事就摸摸,没长大就半年来一次,感觉长大了,就三个月来一次。”如释重负,这个就诊经历,在忙碌的生活中被逐渐淡忘。若不是写日记,我全然忘记了教授叫我自己触摸的嘱托。检查完,我只在手机备忘录上记下了一个备忘:年3月28日复诊。完全没把这个纤维瘤当回事的我,开始回归正常生活,上班下班带娃做家务,机械而又枯燥的生活,加上小朋友的拖沓不懂事,先生的庸懒依赖,我就像一个紧绷的发条,随时可能爆发。早上做好早餐,大的小的不起床,我会发脾气。出门丢三落四,导致上班迟到我会发脾气。小朋友写作业不认真,晚上到点不睡觉,我会发脾气,焦急和暴躁伴着孩子的小学第一个学期结束了。这期间,除了头发大把大把的脱落,尾椎部长了个结节长期不愈外,身体倒是没有任何异常。寒假带着娃娃到了北国冰雪世界,旅行状况不断,连历来健硕的我,在旅程后期也开始拉肚子,这一拉就是近一个月之久,直到从家乡过完年回到广州才自行康复。年3月22日星期二阵雨最近的天气一直很阴郁,广州最难过的季节来了,空气中成天弥漫着高浓度湿气,地上湿,墙上湿,身上湿,周遭的一切都是湿的。眼看着要到复查的日子了,可是一直挂不到上次那个教授号。今天正好有空,去医院跑一趟碰碰运气吧。乳腺外科只有下午五点才有一个50元的号,没办法,因为要接孩子,只得放弃。经询问才知道教授号需要每个星期一早抢下个星期一的号,这也不是我的强项,是打道回府还是另找医生?也不知是冥冥中注定,还是老天垂怜,鬼使神差的,我打着伞伴着濛濛细雨,从中山一走到了省医。意外的是居然又挂到了乳腺外科专家号,第53号。好吧,既来之,则安之,慢慢等待。诊室门口像一个巨大的菜市场,护士忙着分流人群,焦燥的病人和家属成了这个菜场最不可或缺的因素,询问、争吵、抱怨,声浪一下高过一下。好在呼喊我名字的声浪没有被淹没,两个小伙子先对我进行了问诊,我把过往情况如实告知。他们接着又问:“家里有没有人得过乳腺癌或卵巢癌?”我说:“表姐得过乳腺癌,卵巢癌两个姑姑都得过,问题乳腺癌和卵巢癌有啥关系?”“他们是“姐妹”,有很大关联性。鉴于你的家族史,需要教授亲自给你看,教授现在还在查房,你可能还要等一段时间”。现在我才明白,我,可能是高风险人群。尽管如此,我没有丝毫担忧,依然很平和的排队等待着。直到10:45,一个很漂亮的美女教授出现了。11:30,我被叫到了诊室,诊室里至少有七、八个助手,所有的流程有条不紊的操作着,我以最快速度脱去上衣,躺上床,教授盯着B超机,一分钟不到,教授说:“你的纤维瘤需要做个微创,不过横径大于纵径,良性可能性很大。做完手术后,会做个病理,病理没事就可以出院了。你到外面等着,我助手一会约你手术时间。”我说:“啊,需要手术呀?”助手说:“这手术很简单的,一两分钟搞定。”教授嗔怪学生道:“你一两分钟搞得定?你做给我看看?安慰人也不是这样安慰的。”好吧,到这时,我才有点害怕,没害怕别的,就害怕动刀子。在外面等待的时间,给老公打了个电话知会了他这个结果。又发了条北京有哪些白癜风医院北京看白癜风的最好医院